三十年战争史删除本页内容
丛书:华文全球史(009)
作者:(英)塞缪尔·罗森·加德纳著;王晋瑞译
ISBN:1978-7-5075-5019-12
关键词:三十年战争(1618-1648)-史料
页数:334
出版社: 中华中英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01
发现时间:2024年10月19日 13:48
1.如果要找《三十年战争史》,可以尝试去图书馆。
2.本页面内容来自于http://m.5read.com/。
中世纪后期,神圣罗马帝国日趋没落,内部诸侯林立,纷争不断,新教诸侯和天主教诸侯在宗教纠纷外衣的掩饰下开始疯狂争夺地盘,展开了内战。周边强国为了称霸欧洲,也纷纷卷入了这场战争,最终形成了史称“三十年战争”的欧洲战争。整场战争共分为四个阶段:波希米亚革命阶段(1618-1624)、丹麦参战阶段(1625-1629)、瑞典参战阶段(1630-1635)、全欧混战阶段(1636-1648)。1618年5月23日,受压迫的波希米亚新教徒冲进波希米亚王宫,把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钦差从窗口抛入壕沟,史称“掷出窗外事件”,拉开了三十年战争的序幕。起义者废黜了斐迪南二世的王位,立信奉新教的巴拉丁选帝侯腓特烈五世为新国王。随后,帝国皇帝与天主教同盟西班牙联合出兵进攻巴拉丁,镇压了这次新教徒的叛乱。波希米亚革命失败后,欧洲列强担心哈布斯堡王朝变得强大起来,于是支持信奉新教的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四世向神圣罗马帝国开战。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二世雇用声名显赫的波希米亚贵族华伦斯坦的军团与丹麦军队作战,最终战胜对手,并将帝国势力延伸到了波罗的海。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担心自己在波罗的海的势力范围受到威胁,于是出兵攻打神圣罗马帝国。瑞典军队接连取胜,斐迪南二世无奈再度起用被贬的华伦斯坦。吕岑会战中,瑞典军队统帅古斯塔夫二世阵亡,瑞典军队战斗力大减。1634年9月,神圣罗马帝国联合西班牙军队于讷德林根会战中大败元气大伤的瑞典军,逼迫瑞典军撤回了波罗的海对岸。最担心哈布斯堡王朝强大起来的法兰西决定与瑞典联手对付哈布斯堡王朝。
三十年战争(1618-1648)-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