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口述历史”项目发起于2007年,专注于全球互联网领域关键人物口述史料的记录、收集、整理、研究、呈现以及传播交流,目前已完成访谈超过500人,覆盖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互联网之父”和关键人物。项目以口述历史的研究方法,用文字、图片、音频、影像等形式记录他们独特的记忆、经历、观点和故事,形成一个原始、丰富、鲜活、多维的互联网历史个人记忆库。全面、具体、真实地呈现互联网历史,全景式反映互联网50多年的发展与演进,深度展示网络时代人类新文明群像。《互联网口述历史第1辑·英雄创世记》是“互联网口述历史”项目的首辑成果呈现,访谈对象包括:鲍勃·卡恩(BobKahn):“互联网之父”,美国计算机科学家,TCPIP的共同开发者之一,提出了开放架构网络的想法,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创造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一词,该词后来被进一步广泛称为“信息高速公路”。2004年,获得图灵奖。全吉男(KilnamChon):“韩国互联网之父”,韩国计算机科学家,主要贡献是使韩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连接互联网的国家。拉里·罗伯茨(LarryRoberts):“互联网之父”,美国计算机科学家,美国工程院院士,仅用8年时间就完成麻省理工学院的本、硕、博连读,曾带领团队创建了现在互联网的前身-阿帕网。2001年,获得美国工程院德雷珀奖。伦纳德·克兰罗克(LeonardKleinrock):“互联网之父”,工程师,计算机科学家,曾为互联网前身-阿帕网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01年获得美国工程院德雷珀奖。路易斯·普赞(LouisPouzin):“法国互联网之父”,法国软件工程师,他建立了早期的分组交换网络CYCLADES,影响了之后的TCPIP。2003年,普赞被法国政府授予“法国总统颁授骑士勋章”。胡启恒:中国互联网先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领域先驱探索者之一,2013年入选国际互联网名人堂,成为获得全球互联网无上荣誉的中国人。温顿·瑟夫(VintonCerf):“互联网之父”,TCPIP和互联网架构的联合设计者之一,美国工程院院士,IPv6论坛的名誉主席。2001年,获得美国工程院德雷珀奖。维纳·措恩(WernerZorn):“德国互联网之父”,德国计算机科学家,被公认为德国互联网的创始人之一。曾带领团队使德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接入国际互联网的国家。1987年,措恩帮助中国从北京向海外发出中国的首封跨国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1.如果要找《英雄创世记》,可以尝试去图书馆。
2.本页面文字和图片内容来自于http://m.5read.com/。
3.封皮图片地址:https://cover.duxiu.com/coverNew/CoverNew.dll?iid=6f686768686967686c695ea6a797af99ac9daaa599aaa3393137303331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