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新文化运动的既有叙述,一般以《新青年》倡导的文学革命为起点,并与五四运动“焊接”到一起。本书围绕新文化、新文学的“起点”问题,重审文学革命、“五四”与新文化运动之间的历史逻辑。按鲁迅的说法,所谓“新文化运动”是“五四”以后,之前嘲讽《新青年》的人“另起”的名目,又将它“反套”在《新青年》上。从名、实之间的缝隙入手,或可撬动固有的起点,恢复被删除的历史记忆,从而改写“五四”前后的历史图景。文学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均是被过度阐释的重大课题,面对此种历史关节,唯有效仿庖丁解牛之法,以“无厚”入“有间”,利用文学研究者对语词、过程、细节的敏感,切入历史内部的间隙。本书采取的研究策略,不是用“另一个”起点来对抗原有的起源神话。“另起”是动态的过程,新文化、新文学的“起点”本是复数的。每个事后追认的“起点”都对应着一种运动方案、一种历史评判及一种文化远景。新文化运动作为“起点”的标志性意义,从长时段看,最终体现在语言文字的变革上。“五四”文学革命,亦可视作一场漫长的读写革命。从不同角度探讨汉字存废及阅读方式、书写习惯的变化,未尝不是松动“起点”的另一种方式。
五四运动-研究
留言内容
发布留言
用户须知:
1.如果要找《另起的新文化运动》,可以尝试去图书馆。
2.本页面文字和图片内容来自于http://m.5read.com/。
3.封皮图片地址:https://cover.duxiu.com/coverNew/CoverNew.dll?iid=6a6e68696a6f686b6e705fa7a898b09aad9eaba69aaba43033343131333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