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个突出特征,一是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号称盛世;二是军事积弱,立国一百六十多年即被金所灭。出现这样的历史现象,与北宋实行的“崇文抑武”国策有着密切的关联。宋太祖鉴于唐末及五代武人专权之弊,开始重用文人,抑制武将。这一政策经太宗、真宗完善,到仁宗朝“崇文抑武”政策已达极端,文人代替武将开始掌兵。英宗、神宗、哲宗三朝虽欲扭转这一政策的弊端,但积重难返,终致徽宗、钦宗被金人所掳,北宋灭国。北宋实行“崇文抑武”国策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不仅体现于宋朝在对外关系中始终处于弱势,更体现在内部政治运作中文武关系严重失调,导致杨业、陈尧咨、王德用、张亢、柳开、种世衡、狄青、王韶等人的悲剧命运,而这些有血有肉的案例又折射出北宋立国基础的脆弱,最终导致繁荣的北宋悲哀落幕。宋代以前诸统一王朝,在治国上注重寻求文武并重,力图保持内外平衡,特别是通过一系列的进取举措压制了塞外军事威胁,从而呈现一个时期的强盛局面。其外部压力固然解决,但随着国力的巨大消耗,内部矛盾却快速上升,造成统治秩序动荡,王朝终因内部危机的爆发而走上下坡路,直至覆灭。宋朝崇文抑武的治国方略以及重内轻外的路线,有利于内部长期的稳定发展,却牺牲了外部环境,最终因此亡国,这便是非常惨痛的教训。
中国历史-研究-北宋
留言内容
发布留言
用户须知:
1.如果要找《武士的悲哀 崇文抑武与北宋兴亡》,可以尝试去图书馆。
2.本页面文字和图片内容来自于http://m.5read.com/。
3.封皮图片地址:https://cover.duxiu.com/coverNew/CoverNew.dll?iid=686b6670686d666e6d675da5a696ae98ab9ca9a498a9a23230393336373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