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 1 繁华人间,承载着一个又一个姹紫嫣红的梦。上帝用画笔为人 间的梦涂抹上色彩,却偏偏在比利时的上空腾出了大量留白。因为 在这里,一个最纯粹洁白的美梦,即将诞生。 初夏的季节,就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淡淡的馨香。1929年的初 夏,比利时的布鲁塞尔迎来了初夏的暖阳。相比于往年,布鲁塞尔 这一年的初夏,似乎拥有了更加纯净的色调,蓝得透彻的天幕,在 不经意的瞬间划下一抹温柔。 没有人知道,一名天使即将在这个时节降临人间,布鲁塞 尔,正是上帝为她精挑细选的人间天堂。 1929年5月4日,随着一声嘹亮的婴儿啼哭,这名天使终于降临 在了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她带着天使特有的美丽容颜,躺在了一张柔软舒适的小床上。她的降生,似乎为布鲁塞尔的初夏,镀上了一层金色的暖阳,除了纯净与美好,人们再也找不到任何形容词,去形容这名初 来人间的女婴。整个比利时的上空,都随着她的降生,充满了静谧与详和。 在这片弥漫着艺术与浪漫气息的国度里,每个人的身上都流露出优雅的气质,然而除了优雅,女婴降临的家庭,更为她提供了高 贵的身份与安逸的生活。 这个以“鲁斯顿”为姓氏的家庭,是当地极为富裕的一户人家。家人为女婴取名“奥黛丽·凯瑟琳·鲁斯顿”,不久之后,父亲发现在祖先的姓氏中,曾经含有“赫本”,于是,便又将这两 个字加入了女儿的姓氏当中,如此一来,女婴便拥有了一个长长的名字——“奥黛丽·凯瑟琳·范·赫姆斯特拉·赫本-鲁斯顿”(Audrey Kathleen van Heemstra Hepburn-Ruston),这个复杂的名字在后来得到了简化,于是,“奥黛丽·赫本”成为了这名 女婴的名字。二十年后,这个名字变成了一种风格,甚至是一种代 表着美丽、优雅、高贵的符号,直到如今,整个世界依然对这个名 字念念不忘。 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奥黛丽·赫本就展露出了极高的艺术天 赋,尤其对音乐和舞蹈十分喜爱。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受到母亲的 影响。一次,当母亲在家中播放悠扬的音乐时,奥黛丽·赫本带 着天真的表情问母亲,音乐有什么用,母亲告诉她,听音乐是为 了跳舞。 也许是受到母亲这句话的启发,每当听到音乐响起,奥黛 丽·赫本总是随着音乐挥舞起一双稚嫩的小手,每一个动作,都能 跟得上音乐的节奏。小小的她还没有意识到,她对于音乐和舞蹈的 痴迷,正是从那时起,就已经在内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 充满着浪漫气息的布鲁塞尔,为奥黛丽·赫本的成长提供了一片艺术的土壤。在那里,随处都可以听到好听的音乐,她似乎对古典音乐尤为喜爱,每当家中的留声机中传来古典音乐的曲调,她的脸上马上就会呈现出孩子独有的喜悦,长长的睫毛随着大眼睛 的眨动忽闪忽闪,红红的脸蛋上挂着迷人的笑容,任谁看了都会为之沉醉。 身旁变换的季节,难以抵挡奥黛丽·赫本在人间的耀眼。她在凝香的岁月中兀自陶醉,舞出了专属于自己的、梦幻的浪漫。 降落到人间的天使,似乎生来就要肩负起上帝交付的使命,也注定不会像常人一样,平庸地度过一生。 六岁的奥黛丽·赫本,过早地经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挫折,父亲为了追随他狂热信奉的纳粹主义,决然地离开了这个家。崩塌了 一角的天空还没有来得及修补,随之而来的一场世界大战更是将她 安稳的家园彻底摧毁。 于是,奥黛丽·赫本随着母亲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童年生活, 在硝烟弥漫的舞台上,她用踮起的足尖,舞出只有她一个人的独 幕剧。 童年的一切遭遇,仿佛是天使在人间必将接受的磨练。当她的 内心变得更加强大时,她将在逆境中破茧重生。 她是那样地热爱芭蕾舞,却贫穷到买不起一双像样的舞鞋, 一双磨不破的木头舞鞋,无数次地磨破了她的脚趾。每一次踮起足尖,伴随的都是刺骨的疼痛。战争让奥黛丽·赫本一下子彻底告别 了曾经安逸的生活,为了补贴家用,她不得不靠教人跳舞,赚取有 限的薪水。即便纳粹分子制造出的恐怖气氛笼罩着整个城市的上 空,她也从未想过放弃自己的芭蕾梦。 她曾经说:“我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即使在枪炮声和杀戮 面前,我还是会始终沉浸在最初的梦想里——我的音乐、我的芭蕾……” 2 生命是一场最美好的相遇,在相遇之前,每个人都沿着各自的轨迹演绎人生,当两条不同的轨道在某一处相交,便注定会碰撞出一场灿烂的火花。可惜,相遇,并不是故事的结尾,而是一场分离的开端。 奥黛丽·赫本和格里高利·派克因为《罗马假日》而相识,那时的她,是一名初出茅庐的小女孩,而他,是万人敬仰的大明星;她有着一场定下婚约却遥遥无期的婚礼,他有一段结合多年却已支离破碎的婚姻。 也许就连他们自己也无法说清,两个人之间那朦胧的情感究竟算不算是爱情,如果非要为这段感情下一个爱情的定义,那么这段爱情还来不及开始,便已匆匆结束。 在一开始,奥黛丽·赫本将这个大自己十三岁的男人视为偶像,如同众多的女粉丝一样,看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崇拜与仰慕。而派克眼中的她,是个美丽却不自信的小女孩,他如同一个长辈一般对这个女孩十分疼爱,在派克的面前,赫本就像一个天真的孩子,随时随地释放出快乐的因子,却又在电影开拍的时刻,表现出一个小女人的优雅与妩媚。 格里高利·派克的身上,承载了世人太多的溢美之词,人们说他是世界上最英俊的男人,他举止优雅,气质谦和,分明就是一个绅士,而他脸上刚毅的线条,又使他看上去仿佛一名刚直不阿的英雄。而派克眼中的赫本,就是一个心思纯净的孩子,如同天使般的外表之下,也同样有着一颗如同天使般善良的心灵。 在派克面前,赫本总是保持着得体的举止,然而这丝毫无法掩盖她时不时就会冒出的孩子气,尤其是当她的睫毛随着眼睛的开合忽闪忽闪的时候,一种温柔的情感在派克心中缓缓升腾。派克对赫本的情感从最初的怜爱渐渐变为欣赏,他注意到,她坚毅的表情背后,暗藏着一份不为外人道来的忧伤。正是这一抹淡淡的忧伤,让他想要保护这个单薄瘦弱的女孩子,不仅是在电影中给予她表演技巧的指点,在生活中也会对她多加宽慰。 两个人似乎在不知不觉间,将电影中的情感带到了现实之中,赫本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和派克待在一起。在拍摄的间歇,他们偶尔会去河边散步,只 有静静流淌的河水知道,他们温情的语调,究竟讲述着如何动人的话语。派克温柔的目光让赫本渐渐融化,因为自幼缺乏父亲的疼 爱,这个年长自己十三岁的男人,给了她亦父亦友的疼爱,在派克的身边,赫本找回了久违的安全感。 虽然对赫本心生爱怜,可成熟的派克依然懂得将自己的情感掩藏在冷静的外表背后。在外人看来,他的表情永远波澜不惊,只有与赫本独处的时候,眼神中的温柔才会毫不掩饰地流露。他渴望赫本的爱,然而他的婚姻却成为两人之间最大的障碍。他懂得,既然无法爱得名正言顺,这份情感就必须埋藏在心底,任由它百般煎熬,却丝毫不能表露。 赫本同样清楚,自己仰慕的这个男人,早已经成为别人的丈夫,并且是三个孩子的父亲,于是极力压制着心中波涛汹涌的情感,因为她不容许自己成为破坏他人婚姻的第三者。她的教养与信仰,都教会她去寻觅一份纯粹的感情,哪怕一丝污点,都会成为爱情中的诅咒,即便拥有这份感情,最终也一定不会幸福。 这份还没来得及开始的爱情,硬生生地被两个人封存在内心。就像在心中埋下了一根针,在不经意的某个时刻,刺得人心疼。 刻意保持的距离,反而催生了无限的美感。这种美是自然的流露,牵肠挂肚,却不敢贪恋。这种美,值得用一生的深情去悉心呵护,在光阴的流逝间,用文字写下一纸温柔。 派克不愿让两个人
赫本,A.(1929-1993)-生平事迹-派克,G.(1916-2003)-生平事迹
留言内容
1.如果要找《永远的罗马恋人 奥黛丽·赫本与格里高利·派克》,可以尝试去图书馆。
2.本页面文字和图片内容来自于http://m.5read.com/。
3.封皮图片地址:https://cover.duxiu.com/coverNew/CoverNew.dll?iid=62656061626260626a65579fa090a892a596a39e92a39c3835343231313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