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资本市场的构建和管理是企业集团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内部资本市场的配置效率一直受到业界的重视。目前人们对内部资本市场的研究大都局限在传统金融视角,并且缺乏对内部资本市场非效率问题,尤其是功能异化问题的专门研究,鲜见从非理性角度对内部资本市场功能异化效应的研究,而新兴市场国家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功能异化问题往往无法从理性的传统视角得到解答。由陈菊花的《行为金融视角(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效应)(精)东南学术文库》试图从行为金融的视角解释企业内部资本市场的效应,尤其是功能异化效应,以扩展内部资本市场研究的视角。本书主要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基于非理性的行为金融视角对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效应,尤其是功能异化效应的机理进行研究,对新兴市场中导致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功能异化效应的三种具体异化情形,即投资异化(主要是过度投资或投资不足),部门经理寻租以及利益输送(或利益侵占)进行基于心理和行为偏差方面的剖析。本书先回顾目前关于内部资本市场的理论研究,总结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理性视角的内部资本市场研究的理论基础。其次,回顾目前关于行为金融及其主流应用领域一一行为公司金融的有关理论和文献,总结目前行为金融研究的不足,指出行为金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领域一一对新兴市场国家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研究。然后,先从基于理性(包括有限理性)和非理性的全视角提出了内部资本市场效应的解释框架,并从基于心理学和行为金融的视角提出对内部资本市场效应,尤其是功能异化效应的研究框架,分别用行为和心理偏差机理解释新兴市场中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三种异化功能及其结果,提出单纯基于理性视角不能解释的一些命题: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中的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外部投资者的非理性使得集团管理者理性应对所致,而集团管理者的过度乐观可能会缓解或加剧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部门经理的寻租可能是其对集团总部非理性回应的结果,而集团总部及其部门经理的非理性主要是由于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心理偏差所致;在新兴市场的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存在的利益输送不一定会导致利益侵占,外部投资者和集团内部管理者的非理性也不一定会导致利益输送的非效率。这些发现在我国企业集团并不是整体上市的背景下符合我国实际。后,本书还以先合后分的方式对内部资本市场三种功能异化的有关基本命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分别采用基于行为和现场研究的Q方法、基于事件和问卷调查的统计计量分析方法,以及统计建模方法对有关命题进行了验证.基于有关研究结论,本书还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建议方向。本书尝试在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研究上做出基于内容、视角和方法的有关贡献,并在我国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实践方面提供基于行为视角上的治理指导。有关的理论创新主要包括:提出了关于内部资本市场功能异化效应的新观点;提出了在内部资本市场中基于行为金融研究的新视角;引人了基于行为和现场面对面考察研究的新方法(Q方法);建立了关于内部资本市场效应研究,尤其是基于行为研究的分析框架;提出了加入非理性因素的测试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新模型。
企业集团-资本市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