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凉文化论坛论文集
删除本页内容作者:中国社会科学古代史研究所,武威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编;卜宪群主编
ISBN:1978-7-5527-0674-12
关键词:文化史-甘肃-文集
页数:359
出版社: 读者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01
本书2025年3月15日可阅读或下载
良马培育与北朝诸王的崛起;试述魏晋隋唐间河西地区佛教石窟的开凿与颜料贸易;中古中国与中国古代北部边疆重心的转移;西域与“五凉”关系考述;魏晋时期河西人口蠡测;西凉大姓略考;五凉文物史料价值举隅;五凉史料整理与研究的新进展等。良马培育与北朝诸王的崛起试述魏晋隋唐间河西地区教石窟的开凿与颜料贸易中古中国与中国古代北部边疆重心的转移西域与“五凉”关系考述魏晋时期河西人口蠡测西凉大姓略考五凉文物史料价值举隅五凉史料整理与研究的新进展五凉时期的儒家文化五凉史料挖掘与未来研究展望——兼谈“五凉学”的基础构筑战略要地文化阵地——对汉、魏晋、北朝时期凉州地位的认识五凉文化研究之发轫及形成简述五凉文化的形成条件和内涵魏晋南北朝时期河西走廊文化的传入与回溯五凉文化兴盛的原因“五凉学”建立及未来展望“五凉”时期的中西文化交流新考五凉政权与中国不间断的文明史教在中国的适应与转化:以寺院建筑为例简论汉魏晋时期嘉峪关一带的农业生产民俗――以嘉峪关新城魏晋墓砖壁画为例嘉峪关魏晋墓砖壁画中的少数民族形象武威粟特康氏与凉州萨宝之职再探——以出土墓志《康阿达墓志铭》为中心“秘画珍图”:敦煌绘本长卷P.2683《瑞应图》再探《恪法师抄》再检讨出土墓志与五凉史研究甘肃酒泉肃州区博物馆藏“大夏长印”考释凉造新泉的发现与价值散落在国内外的四件前凉文物武威天梯山石窟的历史价值分析旱滩坡19号墓:姬瑜或许是张骏的女婿“五凉”文化论坛综述良马培育与北朝诸王的崛起尚永琪自秦汉以来,北方原部族对中原政胁、骑马民族对世界格局的改变,都不能不让我们思考马与古代政体建立与管理之间的关系。而十六国北朝时期,以蒙古原为依托的匈奴等胡族政权在黄河流域的建立,更是我们考察这一问题的典型样板,五凉政权则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五胡十六国时期北部诸族称王建国崛起的力量基础讨论,除去兵员的聚集之外,重要的基本要素涉及两方面问题:(1)称王的重要力量资源之一是军马,所谓:“行天莫如龙,行地莫若马。”充足的马匹是诸王崛起于乱世的重要战略资源依托,是“力”之所在。(2)王道,所谓:“致其道而万民皆治。”称王不仅仅是一个力量的问题,还涉及号召力和“正统”问题。“正统”是所有白手起家的称都绕不过去的“暗雷”,从布刘邦的“斩白蛇”与其母“黑龙之遇”的神迹制造,到曹操的“以令诸侯”,再到“司马昭之心”,无不涉及这个问题。而北朝诸王不但制造出了“”这样的称呼,也继承了北族“大单于”这样的头衔,还叠床架屋地自称“汉王”“凉王”等王号。混乱的称呼,正反映了其追寻称王“正统”的努力。一、北朝诸王所面临的“逆序困境”少对唐代历史学家而言,所谓的“五胡乱华”①,实在是一种文化地理和政治统治空间陷入混乱与倒悬的时代。对传统中国的政治统治空间而言,正常的秩序应该是如下的格局:夫恢恢乾德,万类之所资始;荡荡坤仪,九区之所均载。考羲轩于往统,肇承天而理物;讯炎昊于前辟,爰制地而疏疆。袭冠带以辨诸华,限要荒以殊遐裔,区分中外,其来尚矣。九夷八狄,被青野而亘玄方;七戎六蛮,绵西宇而横南极。繁种落,异君长,遇有道则时遵声教,钟无妄则争肆虔刘,趋扇风尘,盖其常也。详求遐议,历选深谟,莫不待以羁縻,防其猾夏。②然而,随着“八王之乱”和匈奴人刘渊的称王及洛阳的失陷,西晋王朝南迁,这种“袭冠带以辨诸华”而区分中外的传统文化地理格局和政治统治空间被打乱,此之所谓:惠皇失德,中宗迁播,凶徒分据,天邑倾沦……北狄窃号中壤,备于载记。③
文化史-甘肃-文集
留言内容
1.如果要找《五凉文化论坛论文集》,可以尝试去图书馆。
2.本页面文字和图片内容来自于http://m.5read.com/。
3.封皮图片地址:https://cover.duxiu.com/coverNew/CoverNew.dll?iid=6e6b6468666b64696e695ba3a494ac96a99aa7a296a7a03735363839373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