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医疗体制改革比较研究

删除本页内容

作者:周毅著

ISBN:1978-7-5166-2226-12

关键词:经济计划与管理

页数:232

出版社: 北京:新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0

本书2024年6月8日可阅读或下载


与世界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医疗资源稀缺性和失衡性问题尤其突出。医疗资源布局、配置及结构不合理问题尚未根治,医疗资源地域、城乡和人群差别失衡局面依旧,人均医疗资源占有量居于世界下游水平,医疗资源约束性不断增强,难以维持中等发达国家的健康水平;银发浪潮压力巨大,财政投入不足,“泛市场化”取向的“旧医改”产生恶果,“看病难看病贵看不好病”等问题普遍存在;外部效应导致利益外溢性现象,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协同整合效果差,供需双方利益集团内外摩擦,引发各类矛盾,加剧原本紧张的医患供需矛盾,市场机制、政策调控、法规契约三法失灵。因此,调整完善“新医改”实施方案,实现医疗资源均衡发展,是理论与实践都亟待解答的重大课题。论著比较分析了中外发达国家“新医改”经验教训,成功经验是根据医疗体制改革一定要适应健康生产力发展规律,实现医疗服务福利均衡化;失败教训是违背规律,加大医疗布局、资源分配、患者待遇及病种医疗差距,致使医疗体制改革发展失衡;描述中国医疗体制改革轨迹,从建国初期“统包统揽”到改革开放后“旧医改”时期“过度市场化”,再到目前“新医改”时期可能“过度公立化”趋势,致使医疗资源使用效率全球最低、医疗费用全球较高;探讨其从一个极端似乎走向另一个极端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国情。揭示中国“旧医改”“基本不成功”主因是违背医疗体制改革一定要适应健康生产力发展规律,忽视医患之间天然权力关系,违背医疗卫生“反市场化”公益天性;解剖公立医院改革的不彻底性、不完整性及形式主义,究其“医殇”根源,在于财政约束、路径依赖和特殊利益集团关系盘根错节,加剧医患关系紧张;论证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改革发展相互作用辩证关系,根据强制性公益、强制性私益、志愿性公益和志愿性私益等四种历史必然选择,公立医院、私立“非营利”医院与私立营利医院三驾马车竞相发展是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必然结果;构建治理医疗体制“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长效机制。围绕“钱何来?钱何去?钱何用?”议题,针对垄断性、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公共产品供给短缺等问题,对症下药,科学的宏观调控与适度自由的市场调节双轮驱动,协调政府主导资源配置与市场公平竞争关系,医改政策导向性与医疗立法强制性统一,坚持医疗文明人道性、公益性、公平性、预防性、可及性、多样性,提出“新医改”实施方案从特殊性、稀缺性、垄断性向法制化、标准化、均衡化、人性化转型新思路。

经济计划与管理

留言内容
发布留言


用户须知:

1.如果要找《国际医疗体制改革比较研究》,可以尝试去图书馆。

2.本页面文字和图片内容来自于http://m.5read.com/。

3.封皮图片地址:http://cover.duxiu.com/coverNew/CoverNew.dll?iid=6c696264676b626b686959a1a292aa94a798a5a094a59e3038393732373233

国际医疗体制改革比较研究.pdf

国际医疗体制改革比较研究.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