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月18日,在家乡河流的行船上,沈从文经历着一生中心神澄明的经典时刻,他彻悟了“真的历史是一条河”。长河,贯穿着他前半生的文学创作,和后半生的杂文物研究。一个逐渐成形、不断充实、层层扩展的生命,和他身处的时代、社会构成什么样的关系其中既有被动,也有主动的关系。被动在于时代与社会施加于个人的压力,尤其在二十世纪的中国。作者的解读,让我们直观感受沈从文生命转折关口的精神困境。而主动的关系在于,沈从文超越了被动的受害者的身份,以日复一日在绝境中创造事业的方式,从文学创作转而走向杂文物研究。他以“有情”的传统,把自己放进悠久文化历史的长河中,暗中领受了历史责任与文化使命。当隔着一段距离回望,强大的潮流在力量耗尽之后消退了,弱小的个人从历史中站立起来,走到今天和将来。终于,我们看到了一个时间胜利的故事。本书不仅关乎沈从文与二十世纪中国,也关乎沈从文与当下、未来,更关乎我们微小的个体。
沈从文(1902-1988)-文学研究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
用户须知:
1.如果要找《沈从文与二十世纪中国》,可以尝试去图书馆。
2.本页面文字和图片内容来自于http://m.5read.com/。
3.封皮图片地址:https://cover.duxiu.com/coverNew/CoverNew.dll?iid=696d676b6b6d676f686a5ea6a797af99ac9daaa599aaa33335373334343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