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戏曲艺术删除本页内容
作者:李德文,冯天民
ISBN:1978-7-5527-0685-72
关键词:地方戏-戏剧艺术-武威
页数:302
出版社: 中华中英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11
发现时间:2024年11月2日 23:26
1.如果要找《武威戏曲艺术》,可以尝试去图书馆。
2.本页面内容来自于http://m.5read.com/。
本书记录了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武威戏曲,包括秦腔、古浪县的老调、民勤县的小曲、武威市的半台戏、武威城乡的眉户及藏戏等戏种,介绍了武威市现有的剧目种类、曲谱设计、表演类型、舞美置景及班社情况等内容。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武威戏曲一方面大量吸收其他地域的戏曲艺术,经并置、互补和融合,形成了具有武威特色的戏曲;另一方面其原始古朴而富有地方特色的表演深入民间,自发而分散地发展并活跃于乡间田头。武威戏曲是博大精深的优秀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因而有深入学习、研究、继承的必要。综述概述古代武威的戏曲因素明、清民国的戏曲表演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戏曲活动现状和前景大事记志略剧种剧目音乐表演舞台美术机构演出场所专著·文献演出习俗轶闻传说口诀行话谚语戏联文物人物人物传记人物简介主要参考书目附录一《武威地区戏曲志》原前言二原《武威地区戏曲志》编辑分工后记综述概述武威市位于北纬36°29'-39°27'、东经101°49'5-104°16'之间;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东端。东和东南与白银市、兰州市接壤,南与青海省和兰州市相连,西、西北、西南与金昌市、张掖市、青海省毗邻,北、东北、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搭界。南北长326公里,东西宽204公里面积为33238平方公里,占全面积的7.32%。这里地处黄土、青藏、蒙新三大高原的交会过渡地带,地形复杂,地域差异大。地形西南高,东北低,并由南向北倾斜下降,依次形成南部祁连山山地、中部走廊平原和北部荒漠区三个明显的地貌单元。海拔高4874米,低1300米。市驻凉州区,位居平原中心,距省会兰州276公里。兰(州))铁路、干(塘)武(威)铁路和G30、G312国道贯穿全境。据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文化证明,早在5000多年前,这里有人类活动。汉武帝元鼎二年(前115年)始置武威郡。三国时为魏国属地,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置凉州,州治姑臧县(今甘肃武威凉州区)。两晋时,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先后在这里立都。北周置凉管府。隋、唐复置武威郡。五代、北宋、西夏置凉州府。元代为西凉州。明代置凉州卫。清代置凉州府。民国时期武威设甘凉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民国十八年(1929年)设第六行政督察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武威地区行政公署;2001年5月,武威设为地级市,现辖一区(凉州区)三县(民勤县、古浪县、天祝自治县),有汉、藏、土、蒙、回、满等25个民族,2000年底,武威市有181.50万人口。1986年,批准武威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河西走廊是由内地通往西域的重要通道,而武威郡在这条通道上所占的位置又极为令人注目。因为武威郡与金城、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接境,在军事上是控制北边突厥、西边西域各族、南边吐谷浑和吐蕃的冲要之地。而且在开阔的走廊平原上水丰美,农业和畜牧业相当发达,物产丰饶,可以提供足够的物资供应,成为历代王朝经营西域的后方基地。从西汉以来,这里是控制西域和中亚的重镇。三国时设为州治后,统领河西五郡,地位进一步上升;西晋末年,这里一度成为西北政治的中心。由于这一地域政治、军事位置十分重要,历发生的许多民族之间的战争,实际上也是为了争夺和控制这一政治、军事要地。由于汉唐期间和西域的丝绸贸易相当兴盛,武威又是经济交流的都会。此外,古凉州又是多活动过的地方,历除外,先后有戎、翟、大月氏、乌孙、羌、匈奴、氐、鲜卑、吐蕃、回鹘、项、蒙古、满、回等民族聚居活动过,唐代还有许多外地商人定居凉州。由于的地理位置和北方众多少数民族的交流融合,古代的凉州是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及域外文化交流、融汇、传播和辐射之地,由此形成的古凉州文化成为汉唐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以其特有的风姿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学艺术宝库。从两晋唐,古凉州出现的《西凉乐》和《凉州曲》曾流布全国,对中国音乐和戏曲艺术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明清以来以秦腔为主体的地方戏曲活动遍布该地域的各个角落,在甘肃省戏曲艺术的发展历占有重要地位。纵观武威市戏曲艺术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即古代武威的戏曲因素、明清民国的戏曲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戏曲活动。
地方戏-戏剧艺术-武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