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根本问题就是生死。生命的无常,让每个人在漫长或短暂的人生中都不得不面对死亡这个沉重的话题。1969年,生死学大师、精神科医生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ElisabethKubler-Ross)博士在其著作《论死亡和濒临死亡》(OnDeathandDying)中提出哀伤五阶段理论。她认为,哀伤包括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抑郁、接受这五个阶段。作为罗斯博士的得意门生,戴维·凯斯勒不仅传承并实践着哀伤五阶段的理论,还与罗斯博士合著了两本书。多年来,凯斯勒的哀伤治疗工作得到了大众的广泛认可与信任。2016年,凯斯勒的小儿子意外离世,这引发了他对于哀伤本质与死亡意义的更多思考。他发现,哀伤五阶段之后还有第六个关键阶段,那就是找到生命的意义。当面对人生意外的、毁灭性的打击时,我们需要慢慢接受现实,用更有价值和意义的方式纪念逝者,找到能够与逝者保持联结的方式,并下定决心重新投入生活,用爱化解痛苦,认真书写余生。正如凯斯勒在书中所说,“每个人都会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陷入崩溃的边缘,重要的是,我们要知道如何站起来,重拾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再次踏上人生的旅途”。

精神疗法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


用户须知:

1.如果要找《生命中不可承受之痛》,可以尝试去图书馆。

2.本页面文字和图片内容来自于http://m.5read.com/。

3.封皮图片地址:https://cover.duxiu.com/coverNew/CoverNew.dll?iid=696c67716d6e676b68685ea6a797af99ac9daaa599aaa33931393831363738

生命中不可承受之痛.pdf

生命中不可承受之痛.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