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新文化:现场与诠释 近代中国研究集刊 第10辑

删除本页内容

丛书:近代中国研究集刊

作者: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复旦大学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编

ISBN:1978-7-5325-9798-72

关键词:五四运动

页数:369

出版社: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11

发现五四新文化:现场与诠释 近代中国研究集刊 第10辑在2025年10月3日可全文阅读或下载。

图书简介

本辑收入的十篇论文,可以说结合“现场”与“诠释”维度,给出了“旧锦新样”的若干可能性。如有综论性质的文章。张仲民的《新文化运动的“五四”起源——关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研究的再思考》一文,指出既往“五四”研究较少关注的四个面向。前两个面向,提示两个外源性势力——天主教系统与基督教青年会在“五四”“前史”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这种重要性似乎长期为惯常的“五四”论述所遮蔽。之后,结合思想内容与媒介利用问题,再论新文化运动中所谓“新旧之争”的实质。复次,结合历史现场中人的理解与后续“五四”诠释的理路,强调应注意分析“五四”爱国运动“如何”再造新文化运动的过程。如针对“五四运动”或“新文化运动”语词概念本身的文章。陈建守的《重思“五四”:“五四”的概念化与历史书写》,集中探讨了“五四”被概念化的历史,这关系到“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等语词表述如何出现并相互勾连,“五四”的“纪念政治”如何发生发展,以及“五四”在某些新运动(如所谓“新启蒙运动”)中如何被进一步“政治化”的历史过程。而对语词概念的考察,尚须考虑其在空间意义上的流传接受情形,在此意义上,概念史亦可与“地方史”的关注点有所结合。本辑作为“五四”专辑,意欲通过展示某一些实践的可能性,参与提示未来“五四”研究的更多可能性。而深究“五四”的历史,也不见得如一些人忧虑的那般,必会倾向于消解“五四”的“意义”。

显示百万电子书阅读链接,确定后即可显示链接。

用户须知:

出版社通过教客网下载电子书并起诉站长多次,本站随时可能倒闭。
诉讼案号:(2022)川01民初4401,(2022)川01民初4403,(2022)川01民初4403,(2022)川0191民初19351号,(2022)川0191民初19594号,(2022)川0191民初20457号,(2022)川0191民初20459号,(2023)川知民终373号,(2023)川知民终374号,(2023)川知民终375号, (2024)川0191民初15977号,(2024)川0191民初15979号,(2024)川0191民初15980号,(2024)川0191民初15981号,(2024)川0191民初15982号

1.如果要找《五四新文化:现场与诠释 近代中国研究集刊 第10辑》,可以尝试去图书馆。

2.本页面文字和图片内容来自于http://m.5read.com/。

3.封皮图片引用地址: https://cover.duxiu.com/coverNew/CoverNew.dll?iid=6669646e6566646c656e5ba3a494ac96a99aa7a296a7a03130313532383035

五四新文化:现场与诠释 近代中国研究集刊 第10辑.pdf

五四新文化:现场与诠释 近代中国研究集刊 第10辑.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