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科书新诠 对清季民国之历史教科书的研究
删除本页内容丛书:“通古察今”系列丛书
作者:李帆著
ISBN:1978-7-215-12411-02
关键词:历史课-教材-研究-中国-清后期-历史课-教材-研究-中国-民国
页数:126
出版社: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08
本书2025年2月14日可阅读或下载
历史教科书是近代分科之学的产物,以“教科书”形态进行历史撰述在中国始于19世纪末,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则是在20世纪初清政府颁布新学制以后。这是由于新学制下的历史教科书是学校历史教育的主导资源,是一般民众普遍历史观的主要来源,其编写反映了国家政权、学者等对历史资源的态度,所以不能不受到各方高度重视。本书从个案入手,逐一讨论历史教科书与线性历史观的构建、历史教科书中的清史叙述、历史教科书中的“国耻”话语和“亡国”话语、历史教科书对于戊戌维新及康有为的书写、历史教科书编纂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变迁等重要问题,力求通过这样的探讨,进一步拓展近现代中国史的研究空间。
历史课-教材-研究-中国-清后期-历史课-教材-研究-中国-民国
留言内容
发布留言
城市社会与流动人口
从唐太宗到唐德宗
求真与致用之间
商周时期的社会变革
中国古人的历史教育
古代希腊与中国的“他者”意识
六家、九流十家与百家
梁启超论中华民族精神
西北水利议
上古天文学的起源
清季科举的展期与停试
从方国联盟到“天下一家”
如何认识唐宋城市社会变革?
20世纪中国经济史研究中的环境问题
中国历史上的经史关系
人本思想的提升与历史认识的深化
德国早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
汉代的历史变易思想
城市化进程的历史反思
传统与变革之间
民国时期中外史学交流
秦汉魏晋丁中制衍生史论
册府文津
“夷夏之辨”和近代中国的民族国家认同
山树与臣绢
民主德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
历史教科书新诠 对清季民国之历史教科书的研究
史家之绝唱 司马迁与《史记》
新出土简帛古书与重写思想史
汉代神意史观研究
新出土简帛与诸子学说
传统史学的求真与致用理念
近代中国股份公司制度探源
保守抑或包容
炎黄子孙的来源
魏晋以前的书法艺术
农民起义第一王
元代农业与水利初探
陶寺观象台与文明起源
陶寺观象台研究
清代河西走廊的水资源分配制度
中国古代高等级贵族陵墓区规划制度研究
古代历法考论
用户须知:
1.如果要找《历史教科书新诠 对清季民国之历史教科书的研究》,可以尝试去图书馆。
2.本页面文字和图片内容来自于http://m.5read.com/。
3.封皮图片地址:https://cover.duxiu.com/coverNew/CoverNew.dll?iid=676a656e6e6d656c6c6d5ca4a595ad97aa9ba8a397a8a13734373730303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