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历史观删除本页内容

作者:(中国大陆)赵金刚

ISBN:978-7-108-06185-0

关键词:朱熹(1130-1200)-哲学思想-研究

页数:503

出版社: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8.04

发现时间:2024年6月29日 00:59


下载阅读地址: 请登录后查看下载方式




用户须知:

1.如果《朱熹的历史观》最近刷新过,VIP用户一定能通过教程免费下载。

2.本站为VIP用户提供百万本电子书免费阅读的地址及下载阅读教程。

3.本《朱熹的历史观》页面是互联网用户最近搜索过,教客网收录的搜索日志,如果您认为侵权,请通过右上方删除按钮删除。


本书为优秀青年学者赵金刚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订整理而成,代表了中国哲学尤其是宋明理学研究领域年轻一代的较高水准。陈来先生特为作序。书稿聚焦于朱子的历史观,即朱子如何认识和理解“历史世界”,以及在朱子的内在视域下,历史世界以怎样的形态展现。这样的论题突破了传统朱子研究集中于理气论和心性论等范畴,将哲学与历史的视界打通,从历史哲学的角度重新理解朱熹的思想世界。作者认为,朱子的历史观以理气为骨架,以理势为经络,以具体问题为血肉,逐层展开。天理是朱子处理历史问题的基点,与理不离不杂的气则是他处理相关问题的另一要素。理气关系构成了朱子理解历史世界的“子午线”。朱子对于诸多历史问题的处理,都要从这一关系构成的基本问题来展开和理解。理气关系中较为重要的则是“理一分殊”,这是历史世界的基准构架与模式,具体的历史事件、人物都可以看作是理一的分殊,是理通过气具体展现的图景。理势关系则是理气关系的具体化,它处理的是历史中“变”与“不变”的问题,尤其是价值与历史变化的关系。理势关系还涉及历史变化中规律、法则如何起作用这一问题。理与气、变与不变等最终落实到对具体历史事实的分析、评判当中。三代与汉唐构成了朱子历史世界的分水岭,三代是天理充分体现的世界,而汉唐则意味着天理有待实现。如何看待三代汉唐,具体体现了朱子对于理气、理势关系的把握。朱子与陈亮的“王霸义利之辩”、朱子对三代汉唐诸多问题的理解,都是沿着理气、理势关系而具体展开的。而这些思考,最终还是指向朱子自身生活的世界。这一“历史世界”与“天理视域下的历史世界”相互影响-现实的历史影响着朱子对于古和道的思考,而思考道展现的诸多历史时代终究是为了在本朝实现回复三代的理想。回复三代,需要通过格物致知的学的功夫把握天理,最终在现实中实现天理。本书主要采取哲学史的视角,兼顾史学史的相关问题,同时着力避免“套”用西方历史哲学或某种机械的历史观构架分析朱子,尽量从朱子自身的视角来分析问题,避免给朱子的思想贴上诸如“循环论”等“标签”。从天理视域出发,即希望尽可能回到“朱子本身”,如其本然地理解他的关注、他的思考、他的焦虑,因此本书可以视作是对朱子历史认识的再认识。

朱熹(1130-1200)-哲学思想-研究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